被遗忘的英雄:拯救30万中国难民的独臂神父!
点击蓝色小字“和风编辑部”:轻松关注我们,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饶家驹神父
法国独臂神父饶家驹是60多年前出现在上海的一位辛德勒式的人物,曾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国际救济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
1937年,他倡导建立的上海“南市难民区”即“饶家驹安全区”,至少保护了30万逃难的中国人。
他开创的救济难民的“饶家驹安全区”模式,被南京、汉口、广州等地沿用。
1949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采纳了饶家驹安全区的经验。
但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他的名字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很多基督徒也知之不多。今天,小编整理部分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追忆这位伟大无名的神父。
饶家驹神父生平介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0017vq8tic
饶家驹(1878-1946),出生于法国桑特市。
1894年入耶稣会后,在英、比修道,获硕士学位。
1913年饶家驹到上海传教。刚到上海不久,饶神父就“拿起筷子来吃饭,读中国书,讲中国话,跑到乡下去,和民众打成一片“。
此外,他在上海积极学习各种语言,精通汉语、上海方言、日语等语言。他除了在徐家汇学习中文,同时任徐汇公学监学,教授法文和化学。饶家驹神父在上海共度过27年的时光,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宣教和慈善救济事业。
饶神父同难民儿童在一起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事变”,悍然侵略上海。战事一起,大量平民深陷战火之中,他(她)们亟需得到救助。
于是,饶家驹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负责难民、伤兵的救援工作。他利用早年建立的社会关系,亲自出面与各方交涉,成功地使交战的中日军队停火4小时,救出闸北战区的难民和伤兵。他的义举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肯定。
饶家驹神父照片
不幸的是,当神父冒险出入战区,救护伤兵、难民,在闸北被飞弹击伤,被锯去右臂,从此成了“独臂神父”。
就是这位”独臂神父“,在以后的岁月里,为3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一线生机,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周转在各个势力之下,殚精竭虑,救助百姓。
安全区是饶家驹神父首创
1937年八•一三战役爆发后,规模日益扩大,日军轰炸烧杀所造成的难民潮从未止息,大批外地的战争难民也涌入上海。百万难民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时任职上海华洋义赈会会长、国际救济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的饶家驹神父,考虑设立难民区,他认为,上海战争将长期化,应建立一种“难民安全区”,以拯救难民,这一想法得到了各慈善团体的赞同和支持。
南市难民区
11月2日,饶家驹向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建议,在南市划一区域接纳难民。他认为,该区“不受任何形式之攻击、不设武装军队军事机关、亦不作武装的敌对活动之行为”。饶家驹神父以“上海国际会”的名义,起草了英文协议。
饶家驹神父与日本政府和军队交涉,要求勿对难民区进行攻击。经过绕神父的呼吁奔走,多方交涉,最终促成了难民区建立。时至今日,我们难以想象,在当时危急关头,饶神父如何奔波劳苦,竭尽所能来说服交战双方达成共识。
“中国之友”饶家驹纪念章
“饶家驹其实是约翰·拉贝的师傅。他首创的战时保护平民的安全区模式后来被推广至南京、汉口、广州、法国、德国等地,并直接促成了战后《日内瓦公约》的修订,让原本只为救助战争中军人的《日内瓦公约》加上了‘拯救平民’的条款。而这也是写入国际公约的第一个‘上海模式’。”
为了纪念饶家驹神父修筑的铜像,
现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新馆内。
经过饶家驹神父的多方斡旋,终于得到英、美、法等国驻沪外交当局支持,并取得中日交战双方的同意。于11月9日成立南市难民区,建立当天就收容难民2万多人。最多曾有收容所130余所,收容难民30万左右。难民区共成立存在963天。
难民区场景,坐在车上的是饶神父
饶家驹神父还特设残老院。九亩地阜春街设立了一个残老院,将各收容所内之无家属孤苦无依之残废老叟收容于该院,生活已较普通难民为优。残老院里共收容了130余名孤寡老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竟有数十名。战争年代青壮年生存下来尚属不易,更何况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呢?小小的残老院内竟有这么多高龄的老人,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难民医院
南市难民区内设有3座难民医院,还专设1座产妇医院 以及1座灾童医院。难民区的医疗工作得到了来自国际红十字会和圣方济会修道院的强有力支持。修女们如同白衣天使,为难民们无偿提供治疗。
1939年7月3日,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收容所难童中学初中班的女学生
难民区在梧桐路老天主堂等处设7所难童学校,招收了2000余名学生,难民子女均免费入学。得到教育的难童约有3万人。
学校除教授难童文化外,还注重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自助、品格、责任、节俭、互助、勇敢、公益、诚实”的精神。
为了难民区的安全,饶家驹神父不断地与日方进行交涉。1937年11月12日,日军在难民区周边武装巡行,以表示占据。所幸安全区一直处在监察委员会的控制下。
难民区建立后,饶家驹几乎每天都到那里工作。他不顾危险,事必躬亲,给予难民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虽然身在非交战区,然而危险也是时常降临。
有一次,饶家驹神父的黑袍被飞来的弹片撕裂出长长的口子。还有一次,日寇不满他的所作所为,用枪顶着饶神父,但最终没有扣动扳机。
饶神父的难民营里至少有30万嗷嗷待哺之口,他该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呢?
难民区内总共有9个发放免费大米中心。难民区每天为数十万名难民提供每日所必需的食物。后来,共开办了24个粮食分发中心和24个集体食堂。
30万人的难民区,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1937年12月1日,上海红十字会起发起募捐运动周,饶家驹亲自到静安寺路美国妇女俱乐部演讲,呼吁大家踊跃捐款、共襄善举。
他还设法说动与难民区有关系的各方为难民区捐款。
国民政府方面给了他70万元赈灾款,财政部长孔祥熙专门拨给他4万元用于南市难民区;
日本方面也聊表心意,给了饶家驹2万日元;
法租界发行的慈善奖券收入,除留下一部分作为日常支出外,余下的90%都拨给了饶家驹的难民区
为给南市难民区募捐,1938年5月,饶家驹忧心忡忡地飞赴美国、加拿大。在白宫,罗斯福总统向饶家驹承诺价值70万美元的援助计划。美国将小麦运到中国,捐给国际红十字会,慷慨地交给饶家驹支配。
慈善救助人员在给战争孤儿施粥
1939年底由于欧战的原因,这些运送的货物不幸被中断。总计,饶家驹在美国发起的“一碗饭运动”,加上美国政府的援助,大约募集到100万美元,在加拿大募集到70万美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难民区成功运转了长达32个月之久。
饶神父和难民区工作人员
在难民区存在的963天里,饶家驹成为仁慈的第三方的代表、道义的代表,同时也是中日交战双方的监督力量,赢得了难民的赞誉。
1940年饶家驹生日的那天,难民们自发为他举行庆祝活动,一见到他,难民们高呼“活佛”,饶家驹也为之泣下。难民们想为饶家驹铸一座铜像,以资永远纪念,但苦于没有金钱,只得一人手持一砖,举行了一个庄严的铜像奠基典礼。
1940年6月16日,饶家驹奉法国教会之命, 离开中国。饶神父致力于帮助德国难民。作为一个法国人,他不计前嫌地帮助这个曾侵略过自己国家的人们,在他的眼里,只有受苦受难的人,而没有敌与友的区分。此时的他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
1946年的9月10日,由于过度劳累,饶家驹神父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饶家驹神父热爱中国,曾言:渠旅华甚久,以中国为第二故乡,其爱中国之热诚,不亚于华人之爱中国。“中国就是我的故乡,我深爱中国,此次虽暂返欧洲,不久还是要回来的。”在华最后岁月,“饶家驹”改名为“饶家华”。
饶家驹神父的博爱主义、慈善行为、奉献精神,慈悲情怀的高尚人格,超越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他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这样一位挽救过无数中国人生命的神父,在中国却一直默默无闻,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传教士的知识:
温馨提示 希望教友转发分享这篇文章,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神父!
记得收藏哦!谁以后再说教会侵略中国,给他看这篇文章,问问他是不是心中有愧?
你还在为自己没有办法及时了解教会动态而叹息吗?
你还为难以区分各种真真假假的信仰新闻而头疼吗?
你还为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教会知识而纠结吗?
你还在为错过教区举办的学习班而懊悔吗?
你还是每天不玩手机手痒,玩手机却凭空耗费时间的状态吗?
教区弼德社会服务中心同佳和传媒一起,为教友量身打造的新闻互动平台,由神父亲自审核,内容真实可靠。教区最快的新闻动向,最新的活动通知,最真实的慈善播报,最权威的教会知识,精彩好玩的视频,受益终身的好文,第一时间的交流互动……
尽在微信公众号!还等什么?快点儿关注我们吧!
佳和传媒为您提供教区第一资讯
喜欢此文,请为我们点赞
转发分享,也是另一种赞赏
您对我们有什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触动吗?欢迎您踊跃留言,同大家一起分享!